新闻中心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行业资讯

建筑工业化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应用

点击次数:更新时间:2017-08-04 11:08:18【打印】

  1. 政策导向
  
  2016年3月5日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: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,要“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,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。”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》(国发〔2016〕8号)中提出:“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,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,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。包括: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;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。”可见建筑工业化与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结合是必然趋势。
  
  2. 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
  
 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在城镇人口增加3倍的情况下,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改革开放初的6.7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3平方米左右,增加了近4倍。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,也存在着一些问题:城市建筑风格一味西化;农村住宅盲目抄袭城市,使农村特有的地域性特征严重丧失,文化传承堪忧。
  
  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被西化的房子处处可见,颇受当地人的欢迎。这些外来的“现代民居”采用了现代材料,如砖、钢筋混凝土、瓷砖等,从立面上看起来更现代,满足了当地人向往现代生活,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。 此外,新材料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当地人居住和卫生条件,层高增加,采光、防潮、防火也有改善。然而从文化角度思考,这些现代民居建设破坏了人文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古城风貌。缺少文化传承,长此以往,村落文化会逐渐丧失。
  
  除了城市和农村,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城乡结合部。城乡结合部位于中心城区与农村地区之间,既不同于城市社区、又异于农村社区,兼具城乡二元属性。其住宅产业发展也兼具两种性质地区的属性特征,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住宅产业发展不稳定。极易随着经济发展中心的转变而沦为“城中村”,从而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不可估量。
  
  3. 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
  
  日韩等发达国家也经历了我国出现的这些问题。上世纪70年代,韩国城市工业和农村的差距很大,农村无法摆脱贫困状态,所以为了解决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,开展了新村运动。运动背景:1.传统文化、伦理和秩序受到冲击。2.贫富差距过大,导致城乡矛盾加剧。3.重工轻农。核心措施:1.政府积极引导与农民自主精神相结合。2.增加农民收入与鼓励观光农业相结合。3.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文明建设相结合。主要成果:1.初步实现农村现代化。2.乡村民宿业蓬勃发展。
  
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,故致力于重建城市,把主要的资本集中在东京、大阪、神户等大都市上,因而导致巨大的城乡差距。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农业劳动力大批外流,农村人口大大减少。核心策略:不搞推倒重来和大量投资的工程建设,而是“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的根源”。主要成果:地域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双赢。1.因地制宜,形成特色产业基地。2.特色产品既包括特色农业产品,也包括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项目、特色旅游景点。
  
  城镇化发展充分的国家,乡村社区的早期规划建设都已基本完成,乡村公共设施比较完善,城乡生活差距缩小,随着规划发展,其生态环境也已提升并且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。20世纪中叶以来,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、乡村社会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,以日、韩为代表的亚洲各国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乡村改造运动,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、生活及生态系统,并带动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。这也是任何国家希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经之路。
  

上一篇:

建筑工业化再添“劲旅”

下一篇:

  没有了 关闭
分享: